被打后是一再忍让还是反击?警察、律师这样说
来源:现代快报+    时间:2023-05-12 21:06:30

近日," 高铁掌掴 " 事件在网上引发高度关注,不少网友在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也有疑问: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究竟该怎么做,既能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又能避免挨了打还被处罚?此外,如果真的没忍住动手了,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算是正当防卫,什么样的行为可能是防卫过当,甚至是故意伤害?对此,现代快报记者专门采访了警方、律师等业内人士,听听他们怎么说。

当发生纠纷被打时只能忍?并不是

" 高铁掌掴 " 事件持续引发关注,其中有关 " 互殴 " 的认定,引发争议。明明是对方不对,难道只能被动 " 挨打 " 或逃跑?当然不是。律师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3 年 3 月,最高检与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妥善办理轻伤害案件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 " 准确区分正当防卫与互殴型故意伤害 ",并指出," 因琐事发生争执,双方均不能保持克制而引发打斗,对于过错的一方先动手且手段明显过激,或者一方先动手,在对方努力避免冲突的情况下仍继续侵害,还击一方造成对方伤害的,一般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 "。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要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综合考察案发起因、对冲突升级是否有过错、是否使用或者准备使用凶器、是否采用明显不相当的暴力、是否纠集他人参与打斗等客观情节,准确判断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意图和行为性质。

值得一提的是,故意挑拨对方实施不法侵害,借机伤害对方的,一般不认定为正当防卫。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正当防卫与互殴在外观上具有相似性,都是互相击打对方,但是两者却有很大的区别,前者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是为了防卫,后者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是伤害。


(相关资料图)

不过,虽然正当防卫合法,但在现实操作中,对于正当防卫的认定,依然存在一些难点和争议点。

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算正当防卫?

所谓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一般认为正当防卫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正当防卫,另一种是一般正当防卫。

特殊正当防卫,是针对正在进行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如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所进行的防卫,因此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值得一提的是,一般正当防卫是针对正在进行的其他不法侵害所进行的防卫,有防卫限度的要求,如果超过必要限度则可能存在防卫过当。

如果在面临不法侵害时,只能选择逃离和躲避吗?对方一再出手该怎么办?律师表示,当市民遭遇不法侵害时,首先要尽可能避免冲突升级,如果对方动了手,在一再忍让的情况下,可以还击,但还击要在合理范围内,否则很有可能防卫过当;如果造成损伤,还有可能涉嫌故意伤害。当对方已经停止不法侵害后,不得再伤害对方,否则也不属于正当防卫。" 高铁掌掴 " 事件中,不少网友在看到警方发布的视频后认为,视频中女孩在第一次还击后,隔了一会第二次扇对方巴掌,此时对方的不法侵害已经停止,即便此前孩子亲属对其存在谩骂、侮辱以及动手行为,但此时动手,显然可能存在防卫过当,甚至主观上有故意伤害的可能。

生活中遇到对方动手,应该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当事双方因争吵进而发生肢突冲突的案例。那么,当对方动手时,当事一方应该如何处理,既能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又能更好地化解冲突呢?

南京一名派出所所长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最重要的是当事双方应尽量避免矛盾升级,不要发生肢体冲突。不过,如果对方动起手,当事人首先做的应该是判断当时情况,如果对方手上持有凶器,那应该迅速跑开,并寻找周围人的帮助,之后找机会报警;如果对方并没有严重加害的意图,当事人可以采取适度的防卫举动,在对方停止殴打后,当事人不能再故意攻击对方。否则,有可能最后被认定为互相殴打。另外,在对方动手时,当事人可以躲避,并用手机拍摄当时情况,避免进一步冲突,这会为接下来警方处理提供依据,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南京一名基层民警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如果遇到对方威胁到你的生命安全,在避无可避的情况下,当事人采取防卫措施,这属正当防卫。不过,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普通的民事纠纷,达不到刑事处罚的程度。一般来说,对方动手,但并没有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最好的做法是冷静下来,找机会报警,或者寻求周围的人帮忙报警,避免矛盾激化。法律不鼓励 " 以暴制暴 ",当一个人被打后,应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专家:与其争一时长短不如心怀宽容

眼下,因为排队、" 熊孩子 "、养狗等问题引发的纠纷不在少数。虽然都是小事,但如果双方不冷静进而打起来,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对此,社会心理学专家张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 " 高铁掌掴 " 事件为例,事发在高铁车厢内,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车厢里的人都处在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因为孩子踢椅背这样一件小事,进而孩子家属和女孩发生冲突。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小刺激大反应事件,尤其事件中还涉及到幼童,作为孩子的亲属,其反应明显是过激的,进而演变成了情绪失控、行为冲动等结果。

" 当人处于陌生环境时,相对而言内心都是戒备和警觉的,当特殊的时间、地点以及场景里发生冲突,日常生活中由于焦灼积攒的情绪,很有可能因为一个小刺激导致爆发。" 张纯表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但不少人对于情绪的处理能力不够,如果处于焦灼状态下,很容易积攒负面情绪。" 日常情绪缺乏合适的宣泄途径,遇到一件小事,往往会‘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 而当人们处于陌生环境中时,由于没有了社会身份的约束以及各种角色压力,很容易就会因为一个小刺激而爆发,显露出人性底色。

与此同时,对于女孩尤其不少独生子女来说,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缺乏大家庭的相处之道,从小到大 "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相比行为、道德以及言行举止等等,家长更关注成绩的好坏,这也直接导致他们长期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存在唯我独尊的意识,很难在社会关系中 " 委曲求全 ",过于特立独行,坚持自己的 " 秩序 "。

张纯表示,成年人要懂得如何宣泄情绪,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非被情绪所控制。同时,提高自身修养,遇到突发问题时,尽可能用包容的心态看待问题,而非激化矛盾,最终让自己深陷迷局。

现代快报 + 记者 王瑞 顾元森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公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