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历帝的孙子和侄子争夺皇位的角度,来看南明为何昙花一现_全球速递
来源:哔哩哔哩    时间:2023-05-09 07:07:33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现象是不可忽略的,那便是尾巴王朝的存在。何为尾巴王朝呢,就是王朝覆灭以后,皇族之人不甘心,建立起政权想恢复统治,像元朝之北元还有明朝之南明,都属于是尾巴王朝,当然这要是成功了,诸如东汉光武帝刘秀那般,就不叫尾巴王朝了。

在诸多尾巴王朝中,若说哪个实力最强底子最好呢,南明是当之无愧的。但可能应了那句话,条件好了,不一定是好事,有可能会沉迷于花花世界中不可自拔,最后一败涂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很明显南明就是属于这种不争气的现象,明明实力最强底子最好,结果却烂泥扶不上墙,被清军打的一塌糊涂,最后算上台湾明郑时期,也就是历经四帝一监国,历时39年而已。

南明为什么这样不堪一击呢,是清军太强大了吗?

肯定不是。

主要在于南明自己烂泥扶不上墙,给了清军可乘之机了。那么南明是怎么样的烂泥扶不上墙呢,说白了就是,正因为南明在明朝亡国之后,保持了南方大片疆域,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所以明朝腐朽的官僚制度还有严重的党争也被一并的延续下来,面对外敌,是时刻不忘记内斗。

甚至南明从成立伊始,就处于斗争之中,熟悉南明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南明第一帝是弘光帝朱由崧,其实朱由崧的上位也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明争暗斗。

朱由崧的上位为何那么困难呢,因为善于内斗的东林党不想让他上位。

大家先看看当时情况,帝都被破,崇祯帝身死,包括太子朱慈烺在内的三位皇子是不知所踪,遇如此惊天之事,留都南京的六部班子开始运营起来,准备商议迎立新皇,再复大明江山。

且不说他们的反应速度何其之慢,就说在这个新皇帝人选上,内斗就开始了。按照血缘亲疏来说,崇祯帝的三位皇子不知所踪意味着没有直系皇位继承人,只能从崇祯帝爷爷万历帝这一脉范围寻找。

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当时还有儿子惠王朱常润和桂王朱常瀛,及其孙子福王朱由崧在世。还有弟弟的儿子潞王朱常淓,也就是万历帝的侄子。按照封建伦序观念来看,自然应该首先考虑万历帝的直系亲属桂王、惠王、福王了。

其中福王最合适,以血缘来说,惠王和桂王是崇祯帝的叔叔,叔叔继承侄子的皇位,的确不太合适。

朱由崧身为崇祯帝的堂兄弟,虽然比崇祯帝年龄大,但可以援引兄终弟及的条例来继统。

而且三亲藩之中,福藩居长。老福王朱常洵是为万历帝第三子,在万历帝长子明光宗已死,第二子早夭的情况下,福王一脉自然是居长。

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在于,桂惠二王当时在广西,距离南京较远。福王朱由崧却近在淮安,当时人心惶惶之际,自然早立新帝为好,距离远近也是个重要原因。

按继承顺序,自然是福王朱由崧最为合适了,当时也有不少人支持福王继位,如大臣路振飞“遗书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谓伦序当在福王,宜早定社稷主”。

南京身为留都,与其他地方不同,掌握有实权的分别是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南京守备太监、提督南京军务勋臣。

史可法身为当时的兵部尚书,无疑是可以起很大的作用。但这个时候东林党不干了,他们主张“立贤”,支持血脉偏远的潞王朱常淓,而不是福王朱由崧。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东林党此时还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朱由崧的祖母是备受万历帝宠爱的郑贵妃。万历年间关于立储问题,万历帝与东林党诸臣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当时万历帝和郑贵妃希望立他们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为太子,但东林党执意以嫡长子制度反对,最后自然是东林党胜利,万历帝长子朱常洛继位。

此时东林党害怕如果福王朱由崧上位以后重翻旧案,再清算他们。所以东林党魁礼部侍郎钱谦益以“立贤”为名,到处游说,提议迎立潞王朱常淓,获得了兵部侍郎吕大器、南京户部尚书高弘图、右都御史张慎言等人支持。

说来也可笑,当年东林党支持万历帝长子朱常洛,反对老福王朱常洵上位,是打着嫡长子的名义,坚持支持皇长子,像是一群卫道士一般。如今为了自己的利益,马上将嫡长子制度抛之脑后,打着“立贤”名义来反对立福王朱由崧,可见文人若是利欲熏心,心中无国的话,还真是可怕。

史可法身为南京兵部尚书,他这个举足轻重之人面对东林党的态度,在这个关键时刻竟然犹豫了,一方面他倾向于东林党,一方面他又认为按伦序应该迎立神宗的子孙继位的。

潞王朱常淓时有贤王之称,奈何也只是徒有虚名罢了,面对这种情况,也是态度暧昧的等着东林党支持他上位,并没有反对这种不合理的情况。

于是此时帝国形成这般诡异的情况,帝都被破皇帝身死,正此国难之际,他们不是马上按照继承制度立新帝再北伐一雪前耻,而是各方为了自己的利益,一时僵持不下,最应该继统的福王朱由崧反而被东林党所反对。

福王朱由崧自然不是坐以待毙之人,面对东林党的反对,朱由崧选择利用武将来支持他上位,以太监卢九德为联络人,拉拢了高杰、黄得功、刘良佐及其马士英来支持他。

犹豫的史可法却在此时做出决定,写信给马士英申说朱由崧“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七不可立的理由。这封信自然到了朱由崧手里,于是等到朱由崧上位,史可法就被排挤出南京。

马士英以凤阻总督和三镇名义正式致书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宣布拥立福王朱由崧,至此大局已定,这些东林党大臣并没有兵权,立潞想法只能不了了之,只能违心的表示同意。

这场闹剧以朱由崧胜利告终,但东林党始终反对朱由崧,所以朱由崧即使成为新皇以后,也难以真正的掌控朝局,内部的党争依旧激烈。

同时朱由崧为了上位,竟然选择与武将勾结,使明末的地方军阀化的情况进一步加深,这些将领自持从龙之功,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南明小朝廷已经对他们形成不了多少约束力了。

在这般乱糟糟的情况下,清军在1645年南下之时,内部腐朽的南明小朝廷不堪一击,江北四镇军阀多是投降,而那些勋臣之后及其东林党钱谦益打开城门,不战而降,当了清朝的顺臣。

东林党曾经寄予厚望,有着贤王之称的潞王朱常淓,逃到杭州就任监国以后,清军再次南下时,毫无骨气的主动降清。

顺治三年弘光帝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在北京被清庭处死,至此南明初立之时的两位藩王以这种屈辱的方式而死。弘光政权之后,南明依旧内乱不止,隆武政权与鲁王政权火并,永历政权与绍武政权火并,清军南下,亡国之危下,这些藩王和大臣们依旧没有忘记内斗,也难怪会败得一塌涂地。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大众公益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14643号-14   联系邮箱: 905 14 41 07@qq.com